《经方实验录》,医案著作。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间附有姜氏经方验案。全书收载92案,分上中下3卷,卷1列述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及三承气汤证;卷2列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桂枝龙牡汤证、炙甘草汤证、建中汤证、抵当汤证等;卷3列述肠痈、肺痈、悬饮、奔豚、历节、发背、脑疽、阳明病等。书中有16案系附列门人治验,皆为应用经方案例。是书每案于脉症方药记述简明,辅佐评说不厌求详,着重反映曹氏平生趋重经方治病的风格。
【成书背景】
本书系总结曹氏四十年以经方治病的经验,由门人姜佐景整理成书。曹氏临证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姜氏掇拾其方案,佐以解说,并经曹氏审阅,逐案批注评语而成。
【流传版本】
现存姜氏医庐1937年刊本及千顷堂重印本、1937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作者简介】
曹颖甫(1866~1937)近代医家。名家达,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早岁举孝廉,房师秦芍舫,邃文学又知医。后入南菁书院,山长黄以周为汉学大师兼擅医学,师承有自,遂精其学,诗文书画俱佳,治学之余治医,专宗仲景。1927年迁上海行医,任上海同仁辅堂诊务及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八一三事变后避居故乡,因拒绝出任维持会会长而被日寇杀害。其治医,早年研读张志聪所注《伤寒论》并以大承气证初试获效,笃用仲景方治病。临证四十余年,效验卓著,主张研究经方,并以之作为学习中医学术基本知识,是近代经方大家,然不反对时方。对西洋医学,因知识局限,以致附会下焦即输尿管、上中焦即胸中淋巴系统等。撰有《曹颖甫医案》(1925年)、《经方实验录》(1937年),是其一生临床应用经方治病经验之总结,由其学生姜佐景整理刊行。另撰有《伤寒发微》(1931年),以经释经,精深允当;《金匮发微》(1931年),提要钩玄,解释周详。尚有《丁甘仁先生作古纪念录》(1927年)。门生章次公、姜佐景等继其术。
【书评、序言】
原序
予自髫年即喜读张隐庵《伤寒论注》,先君子见而慰之,以为读书之暇,倘得略通医理,是亦济世之一术也。年十六,会先君子病洞泄寒中,医者用芩连十余剂,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一夕数惊,去死者盖无几矣。最后赵云泉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汗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之病乃告痊。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之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果足脱人于险也。
厥后予治举子业,辍而弗理。光绪中,赴试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医方,日以藿香、佩兰进之,汗出而热不除,抵金陵,病益殆。适先表伯陈葆厚先生来同寓,诊予脉曰:病当速愈,但累经发汗,津液已耗。因向药肆中购荷叶露花大瓶,及哀家梨十余枚,曰:渴即饮之,饥即啖之!予从其言,半日而尽。抵暮,携药及煎粥之器及米炭来,予睡方醒,闻药香,葆伯令待者进一瓯,自觉满身沾渍,中夜,衣被俱湿,葆伯为予易衣被,问其方,则曰:桂枝白虎汤也。予至是,全体舒畅,呼粥尽二碗,安眠达旦,非复病夫之故态矣。予至是,益信经方,然以家君子期望予摄取科名,未暇尽瘁研究。
自甲辰礼闱后,诏罢科举,家君子亦于是年弃养,然后流览《伤寒》《金匮》全文,予年已三十有八矣。嗣是以来,慨然兴救世之志,然其端实起于家庭:用大剂附子理中,则自先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用皂夹丸,则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时吐浊痰始;用十枣汤,则自母氏病痰饮始;用甘草粉蜜汤,则自家婢病蛔厥始;用大黄牡丹汤,则自若华母潘氏病肠痈始。莫不随时取效,其应如响。然则,仲景之书,岂金元四家所能窥见万一哉!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予年过五十,始来上海,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顾性疏懒,耽吟咏,于活人方治,境过情迁,略不措意,故存稿绝少,即偶焉录存,复为从游者携去。甲戌年,姜生佐景来,掇拾方案,左以解说,名之曰《经方实验录》,数载之中,哀然成集,行将刊布问世,丐序于予,予笑谓姜生曰:此书一出,其于予《伤寒金匮发微》有光矣!爰本平素趋重经方颠末,拉杂书之。
丙子立秋后二日,江阴曹家达序于上海寓斋
【内容简介】
本书将经方实验之医案医话混合编制,以经方为经,以实验为纬,在体裁上别树一格。全书共三卷:上卷载录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连黄芩汤证等医案三十五则;中卷载录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白虎加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建中汤证等医案四十则;下卷载录神志恍惚、肠痈、肺痈、悬饮、奔豚、太阳转阳明病、产后阳明病等内、外、妇等科病案二十五则。本书一方多案,每案附按语,反映了曹氏以经方治病丰富临床经验。如治杨氏饮食不慎,身染霍乱吐泻肢冷,势濒于危,用大剂四逆汤二剂而安。又如用麻杏石甘汤治喉痧,小青龙汤治肺风,栀子厚朴汤治湿温,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十枣汤治悬饮等皆藉仲景学验,取效于临床,挽救了当时不少重危病例,显示出曹氏对仲景之学的深邃见识和灵活应用。对不少经方的经义,如桂枝汤、白虎汤、大陷胸汤等进行了精辟的剖析,颇具独特之见,耐人寻味。在记录医案方面,亦颇详细,姓名、地址、药量、按语等俱全,并重视药后情况及追访疗效,如“覆取微以汗”、“得快利”、“新血下如豚肝”等,客观地反映出经方的实际效果。
【影响评价】
本书对仲景学说的研究和临床有较大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