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
剃除须发是出家的第一步,说明做一个出家人,应该显现僧相。做一个出家人,为了生死,为了修持,把头发和胡须剃光了,才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个上面。
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
出家以后,应当受持道法,修持佛道。沙门这两个字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勤息”,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勤恳地持戒、修定和修慧。总而言之,做一个出家人,并不是把头剃光就算了,必须修戒定慧、三十七道品等种种修持,才能够走上学佛的大道。
修学佛道,就应当把世俗的一切抛弃,把五欲打破。去世资财,就是将世间的物资财富等,应该把它舍去,不在钱财方面用心。真正说起来,世间的种种财宝,是靠不住,不会长久的,并不真正属于我们所有,而是五家所共有。释迦牟尼佛告诫大家,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的信徒,对钱财要看得开,看得破,放得下,能够有舍心,多行善事,多布施。
出了家以后,出家人是要沿门托钵维持生活的,这在古印度的修行人,就已经是一种习俗了,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后,也沿用了这种习惯,订为制度,时至今日,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南传佛教,依然保存了这种制度。出家人所取得来的应该满足,要知足才可以常乐,这也是对治五欲的一种方法。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 日中一食,也是佛订的制度,佛在世的时候,制定出家人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餐,叫做过午不食,或者称为持午、不非时食。什么是不非时食?就是超过了中午(午时),就不可以再吃饭了。 树下一宿,佛在世的时候,还没有建寺庙,出家人过的是云水生涯,正是“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四处为家。白天行脚,晚上就找一个地方,随遇而安,在树下的石头上打坐,到了半夜,稍微躺一下。而且只能过一宿,明天必须到其他的地方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贪念去除。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陀为什么对出家人的生活起居如此严格地要求呢?既然已经出家当沙门,必须了解,人生最大的两个敌人,一个是爱,一个是欲,这两个敌人把我们的真心蒙蔽了,好像一个明镜,许多灰尘把它遮住,失去了光亮。我们本来是很光明,很有智慧的,被这许许多多的烦恼灰尘遮盖蒙蔽,才流浪生死,我们既然要出家,了生死,就得照着佛陀的教诫去修持。 本章虽然是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人的要求,我们做为佛弟子,如果能够多多少少对五欲看淡,节制一点,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