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
离欲寂静,是最为胜。
住大禅定,降诸魔道,
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錀,
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
世尊教敕,一一开悟。
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经 序 大 意
世尊释迦牟尼修成道后,便这样想道:排除欲念,清净无为,这是最美妙的境界;进入专一静虑的觉悟境界,就能降伏各种妖魔外道。于是,便在鹿野苑树林中,开始讲示四谛圣道,传授佛法,度脱陈如等五个人,使他们出家开悟,修成正果。
以后又有其他的比丘,向释迦佛提出许多疑问,请求佛答复,并指示他是继续修行呢,还是停止修行呢?
世尊释迦牟尼对他们予以教化引导,使他们一一开悟。于是,他们合掌、恭敬地随顺释迦世尊所教化的佛法去修行了。
经 序 简 释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
离欲寂静,是最为胜。
住大禅定,降诸魔道。
‘世尊’
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
‘成道已’
就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的时候。
‘作是思惟’
佛陀作这么一种想。
‘离欲寂静’
佛陀想:‘先应该度哪一个呢?先应该做什么呢?’离欲,就是没有这种欲念,没有这个染污法。寂静就是清净,无所作为,在那儿如如不动。
‘是最为胜’
这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的。
‘住大禅定’
在这大禅定里住著,这是最为殊胜。能住大禅定,所以也就能‘降诸魔道’:这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何为欲?
三界中贪欲之心,六根缘境而起贪着,眼见色,耳闻声,舌品味,鼻嗅香,身感受等,无一不是在贪着,若不能远离,被种种贪嗔痴慢等心束缚,烦恼重重,不得自在,若能远离六根之贪欲,内心即刻清净.阿罗汉已离欲,但与诸佛菩萨有别,阿罗汉将种种烦恼心,全部断掉,其为离欲。
诸佛菩萨及见道圣者之离欲,是令六根不缘六尘,不缘外境,本有佛性显现,佛性本无生灭,不来不去,寂静恒常。
譬如有人觅水,却将浪花全部淘出,浪花淘尽,水亦全无,如此行持是阿罗汉,大乘见道圣者并非如此,而是已能了知浪花即水,何须别处觅水,不著波浪相,即见波浪性,此等之人是见道圣者及诸佛菩萨的境界。故阿罗汉无法生起菩提觉悟之心。
一切轮回法,生灭变化,无有常时,离诸欲望,远离贪嗔痴慢,远离三门造作,即无六道轮回,恒受寂静安乐,是为最尊最胜,可降一切诸魔外道,摧毁一切魔王恼害,魔者,于自心中贪嗔痴慢疑即是。若无心魔,外魔因何得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