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永贞堂 > 永贞书院 > 地域 > 越文化

绍兴文化—蠡城罗城宋城
2024-03-05

今绍兴地区在古代居住着一个称为於越(简称越)的部族。至春秋时期,越以成为列国之一,而其活动中心尚在会稽山地。越王勾践(勾,本作句)即位以后,才开始将越国的活动中心向会稽山地以北广阔的平原地带转移。

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入质吴国。公元前490年,勾践被释放回国之后,开始实施其卧薪尝胆、报仇雪耻的大计。首要之举便是在山、会平原上建立都城,作为复兴大业之本。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他选择今绍兴城内卧龙山南麓一带为城址,建成一座小城邑,周围长度为二里又二百二十三步,以此作为越国的国都,史称“勾践小城”,也就是后来的山阴城。小城设有陆门四处,水门一处,并在城内及乘周围建造宫台及其他设施。此后,范蠡又在小城附近建筑大城,将今绍兴城内八处大小孤丘连成一片,大城周围长达二十里又七十二步,设陆门三处,水门三处。为了迷惑吴国,城之西北隅不筑城墙,而在卧龙山之巅建立飞翼楼,借以了望吴国军事动静。小城和大城都由范蠡规划设计,故史称“蠡城”。越王勾践就以此为基地,逐步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划,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攻克吴都,覆灭吴国,并跻身中原诸侯列强。

《吴越春秋》有云:“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明”。当年范蠡先后分别建造的小城和大城,其实就是越王君臣专用的宫城和供子民生息的外城。小城和大城,大体上就是后来的绍兴府城的范围,其遗址今犹可寻。

隋开皇十一年(591),越国公扬素镇守越州,采羊山石及东湖石对原越国古都、当时的州城进行整修和拓展,设陆门四处,水门一处,城周围长度增至二十四里又二百五十步,史称‘罗门’。杨素又将当年的勾践小城扩建成周长十里的‘子城’,并使子城与罗城相衔接。于是今绍兴城的轮廓基本形成。此后,唐乾宁年间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镣和北嘉佑年间越州知州刁等均对罗城加一修缮。

南宋时期,绍兴是除了首都临安之外,可与金陵齐名的大城市,当时城市居民超过万户。王十朋在其所撰《会稽三赋》中描写绍城景象说:“鳞磷万户,龙吐戒珠,龟伏东武,三峰鼎寺,列峰屏布,草木茏葱,烟霏雾吐,栋宇峥嵘,舟车旁午,壮百稚之巍亘,镇六州而开府。”陆游在其嘉泰年间所撰《会稽志、序》中则谓;“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望也。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绍兴知府吴烙整修府城。十六年(1223)年,知府汪纲按罗城规模重加缮治并修诸城门,史称“宋城”。其时设水陆城门共九处,依次为东面的都泗门、五云门、东南的动郭门、稽山门,南面的植利门,西面的西偏门、常禧门,西北的迎恩门,北面的三江门。同时新建或修建城内主要街道、河道、桥梁、新建或扩建驿亭、库房场局等。城内的厢坊建置和街道布局则重新加以调整,分为五厢九十六坊,今绍兴城内一些街坊名称的都是从这时候流传下来的。

南宋之后,历代对宋城都有修茸。至民国时,城墙渐倾,但尚未保存完整 ,总长13566米。1922年,因修建萧绍公路,拆除西郭门至昌安门段城墙为路基。1931年,拆除西郭、昌安、都泗、东郭、植利、西偏等水城门,以便交通和引排水。1938年,拆除其余城墙。50年代,以城墙基址为路基开辟环城公路。今绍兴环城公路与旧时罗城城垣基本相合。

据查考,我国建立于春秋时期的140多座诸侯城市中,如今仅存苏州、曲阜、洛阳、开封、太原和绍兴等六处。而城市现今仍大体坐落在当年始建时的城址上的,唯有苏州和绍兴两处。从公元前490年范蠡城算起,绍兴城存在的历史已将近25个世纪,其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关注了解更多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1006号诺德金融中心33楼B-C室
Room B-c,33/F.Noble Conter, No.1006 Fuzhongsan Road,Futian District,Shenzhen,Guandong,China
T:0755-83332980
E:info@yongzhentang.com
粤ICP备17067772号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永贞堂集团有限公司

关注了解更多
粤ICP备17067772号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永贞堂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