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徽州文化是一种积具典型性、辉煌性、 丰富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因此,它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到了本世纪四、 五十年代这种研究达到第一个高潮。八十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概念广泛传播,人们已不再满足对徽州向题的专题性研究,而是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今黄山市)、合肥、芜湖、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及海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有关徽学研究的组织机构,出了一大批成果,创办了各种专门刊物,使徽学研究达到第二和高潮。九十年代后,徽学研究又踏上更高阶段,特别在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交流上日趋频繁和深入,1991年8月1日至6日,徽州师专、黄山文化书院、市徽学会在屯溪成功召开第二届戴震学术思想研究会,会上, 笔者曾提出要研究戴震与徽州文化的关系;1991年11月2日至5日,黄山文化书院、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院、黄山市社联在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宾馆成功地召开了"大陆首届胡适学术思想讨论会", 会上提出了要研究胡适与徽州文化的关系。
之后几年,国内、 国际间的徽学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交流日趋频繁, 1993年8月4日至7日,黄山市社联暨《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黄山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在屯溪成功地召开了"全国元明清文学与徽州学讨论会";1993年10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徽大学、 黄山市社联在黄山市召开首届"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 1994年11月,黄山市人民政府又会同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社科院、 安徽省社联等物家在黄山市召开首届"国际会学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日本、 韩国及港台、中国大陆代表90多人参加会议;1995年8月, 黄山市社联又与中国社科院徽学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在黄山市主办召开了第二届国际会学学术讨论会,共有代表70人, 其中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的代表17人;同年10月, 黄山市社 联又与上饶师专、江西教育学院、安徽省朱子学会(筹)、 中华朱子研究会(筹)等单位合作, 在黄山市又成功地召开了"国际朱子学术讨论会"等等。徽学的研究得到大大的宣传和深入, 日本等国也都纷纷成立各种形式的徽学研究组织, 韩国也于1993年后开始兴起徽学的研究;来徽州研究、 考察徽州文化的外国专家、学者沓至纷来,1996年一年, 仅笔者所接待并与之展开形式交流的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 新加坡的学者就有30余人。 徽学是并列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之一的认识已日益取得学术界、新闻界及社会的人同,徽学走向世界以成为国际性显学已经成为大趋势。所幸的是, 九十年代后的这些有关徽学研究的系列活动, 笔者都曾是最主要的倡起者和具体的筹划、操作承担者。 在叙述了有关徽州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况后,笔者认为有一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者就是对徽州文化的研究究竟有何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对此, 笔者以为,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
(一)、可籍一了解与弄清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 大家知道,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们一般有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可读,再加上各种宫廷文书、野史、逸文、杂记、笔记、 小说等等,典籍浩如烟海,其可作历史学研究的资料之多,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难以媲美的。然而,史志官记述历史, 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 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自己的事例则很少问及,正象我们今天到北京、 西安去考察一样,接触的多为宫廷文化、仕宦文化、上层社会文化。 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 描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 也总难免爱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 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 有则亦多有选择和文饰,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 人 文荟萃,文风昌盛,教育发达,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更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因此,文物、文化的保护、保存意识极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动,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保存、留存下来。目前, 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 古塔等就留存有近5000多处, 特别是徽州古代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称为是世界一大奇迹。它目前已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五十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明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 ,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该有千余件。 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谍、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 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 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自己为自己各自切身利益等而实在真实地形成的,第一手性强,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研究它,可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这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 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具有几乎保存原貌完好的村庄、存落、祠堂、房屋、 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此,小说价值极高,意义重大。
(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几千年,唐时达鼎盛,至两宋以后,则开始进入后期阶段;中国社会的经济、 文化发展的中心也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 江南从此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切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中心大转移这一契机而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 内容广博,全面系统,纷呈的学派、流派, 各个都作为了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 如上文所述的新安理学即如是。再如徽派朴学, 它就是中国小说史上开一 代小说时代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 四百年小说史上地位显赫,不仅是当时独领风骚, 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是胡适深受影响,因此, 研究徽派朴学极具中国近代小说思想特别是经学研究的典型标本研究价值。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了中国花艺术在发展代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 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了整个两宋以后的整个画发展,并且其师承和影响一直至今;等等,等等。所有说, 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着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露一般, 特殊中能反映普遍,学术价值极高。
(三)、 徽学研究还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徽州地处皖南,毗邻将浙,纬线范围在北纬30线左右, 自然环境神奇,境内既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及境色奇异的被人称之为"尚待开发的黄山"自然保护区古牛降和清凉峰, 还有全国道教名山齐云山、"几百里山水画廊"的新安水系等等,自然地理环境自成一统,相对独立,"东有大障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寒,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②区域范围只一万多平方公里(指古徽六邑),历史上总人口充其量百万人,然其却孕育、衍生、发展出了极具特色且辉煌的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现象既有整体上的共性───包括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相比的共性和针对自己统一性的共性,更极具地理区域上的个性; 既映印包容了东方文化的一般,更呈现、蕴藏了徽州这一方山水、土地环境的个别, 影响极大,特色鲜明。如徽派建筑艺术,其独树一帜的特色, 就是内在地包容和照应了徽州地理环境、山水、资源、 风俗及文化的特点;再如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州三雕艺术、徽州文房四宝艺术、徽漆、徽菜等, 也都既具有在中华民族特色和东方色彩上的实用、审美的价值和意义, 又是内在地与徽州地理环境及资源的条件相关联, 具有地理文化单元上的缘起发生和现象存在的意义等等。还有如徽州人和社会结构是"聚族而居",因此, 研究各个姓氏村落的演变、变迁及历史发展情况, 特别是研究不同姓 氏家族及村落的相互交往、 纠葛共存关系就特具有姓族聚落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
(四)、具有传统文化研究价值。徽州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
这其一是表现在徽州社会、人口、文化的本身原就是由×而形成,由此决定了其社会与文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都深受×问题决定、影响。如徽州文风昌盛、重儒及弟、重教育、 重对子弟的培养、重"亢吾宗"等等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的形成, 就很受徽州人本为中原北方士大夫族、名门望族的×, 姓族中多有自己曾为显赫家族的姓族记忆以时刻不忘再显族辉煌的×特性决定和影响;徽州的宗族文化、聚落文化、水口村庄布置等等, 也都直接与×问题关联;特别是徽州的方言,至少是其语音的复杂性上, 十里不同音,山南山北各方言,堪称一奇,对其研究, 亦称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也多少与×问题紧相关联。
其二是表现在,徽州文化的昌盛与发展,本身还存在一个由徽州本土再向外×的问题。徽州文化不仅包括本土的诸文化, 更包括由本土而移出于外,影响于外,发扬发展于外, 同时还是保存着自身顽强的同一性文化。如徽商,它就是徽州人出游外地的经商之帮。 徽商虽远离徽州本土走四方,聚居全国各地,但他们总不忘宗族, 不失乡谊,修谱收宗,建会馆、聚同乡,同祀朱子等, 文化上保持顽强的同一性,构成独特的×现象。再如徽剧, 它也主要是由侨居、寓居于外地主要是扬州、苏州的徽州人倡兴、扶持、 鼓动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 其他还有如徽州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徽派刻书、徽派篆刻等,也多与×问题有关。因此,笔者的观点是,研究徽州问题, 必须要时刻不忘它的×性质,时刻不忘从×学的角度来看待徽州问题, 强化多角度、对思维的研究;同时,研究了徽州的×文化, 又可望从中获寻 有关,×文化的一般与个别规律,构建中国封建社会的×学。
总之,研究徽州这一方相对独立的土地上诸多文化现象是究何形成、如何发展、内在关联程度如何、何以衰落、未来有何走势等问题,都应既是东方人类文化学、 地缘与地理文化学的重要课题,与现实的切合性也极大, 极具可供研究的魅力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