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至8日,由四川人艺创排的大型话剧《苏东坡》在成都市城市音乐厅上演,时逢著名文学家苏轼诞辰,演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话剧《苏东坡》曾先后四次获国家艺术基金、四川艺术基金支持,多次巡演,受到多方好评,本次上演的2022版话剧《苏东坡》是在经历长时间的打磨提升后,再度与观众见面。
1月8日,是苏轼986岁生日。纵使过了近1000年,苏轼的诗画作品、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至今仍在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洪流之中,苏轼,在其中怡然独立,赫然成为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文化名片。四川人艺集结一级编剧姚远、导演查丽芳,一级舞美设计韩生,一级演员李东昌以及李艺峰、李智颖、张艺奥、柳轶婷、唐钟等演员,创排了大型原创话剧《苏东坡》。
该剧自策划以来历时八年六易其稿,自2018年首演以来,收获了不俗的成绩,《苏东坡》通过苏东坡的仕途串起了他的诗文成就、情感生活,立起了一个具有当代性、典范性的奇伟形象;突破了原有的戏剧框架,创造性地融入了“帮腔”与“鼓师”的川剧构成,更通过舞美与串场角色,构成了匠心独具的艺术空间,在文本的时空性、戏剧传统的融合性、人物塑造的独特性以及戏剧本身的地域文化特性上完成了突破与超越,追溯了苏轼从44岁到64岁期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表现了闪耀于中国文化中,旷达的“东坡精神”。2022版话剧《苏东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全方面的升级。这体现在主创团队对于“东坡精神”的再领悟与深挖,也体现在舞台表现力的再创新、文旅文博融合对于舞台影响力的再拓展等方面。
主创深耕不息,共求东坡精神瑰宝
多次捧得文华大奖的著名编剧姚远,与被誉为中国戏剧界五大女导演之一的导演查丽芳联袂创作,讲述苏轼这位千古风流人物。作为苏轼的铁杆粉丝,话剧《苏东坡》在编剧姚远和导演查丽芳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分量,该剧能够再次登上舞台,他们心中除去欣喜,更有要把这部剧做向巅峰的决心。
对于姚远而言,话剧《苏东坡》凝结了他对于苏轼这一伟人的再认知与发自灵魂的喟叹。本以为苏轼作为一代才子风流倜傥、风光无限,直到停笔,才发现旷达下写满无奈,乐观之中吐出的也不乏自宽与解嘲。“退去神化的光环,舞台上我们见识到的苏轼是作为人的苏轼,是在我们以为的风花雪月后,拼尽全力的‘苟活’。”这种反差反而让姚远更加发自灵魂地尊敬苏轼,他说:“每次被贬,即便是不白之冤,也得谢主隆恩;即便是远赴蛮荒,也是怆然而直前,但是你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在那样地‘苟活’之中创造出了如此令人惊叹的卷帙浩繁的锦绣文章,他把生命中的苦涩消化成了诗意,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的艺术意境屏蔽了他的厄难,变成了一道道彩霞绚丽于历史的地平线之上,让我们享用不尽。”话剧《苏东坡》正是他向这位圣贤致敬,描写苏轼是怎样成为苏东坡的诗篇。
对于查丽芳而言,“真诚”是2022版话剧《苏东坡》的核心,苏东坡对于她来说既是文学精神导师,是大俗大雅的朋友,更是四川精神的代表符号,她将目光凝聚在舞台上,没有让苏轼走出四川、走向世界的心气,却抱有只想让苏轼一直活在舞台上的热忱。她将话剧《苏东坡》创排成独属于四川的苏东坡。
打造文旅、文博跨界融合新产品
2022版话剧《苏东坡》除去自身内容的全面提升以外,还联合了文旅、文博的力量,在文化市场的探索上探索发展,为戏剧舞台的发展寻求新方向、新态势。
2022年四川人艺与田园文景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了文旅创新融合项目文旅版话剧《苏东坡》,每周六在成都文殊坊妙剧场进行驻场演出。除去特别的环形剧场拉近观众与苏轼的距离,文旅版最特别之处在于观众可在观看完表演后,乘坐由成都文殊坊直达眉山三苏祠的成眉文旅景区直通车,前往三苏祠游览参观,开启成都到眉山、剧场到景区的“零换乘”模式。文旅话剧《苏东坡》驻场演出将沿用成都景区直通车菜单式的服务,通过景区直通车将观众带到三苏祠,打通成都与眉山文旅“最后一公里”,为游客提供往返交通、门票预订、讲解预订等一系列自由行综合服务,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观剧和游览自由组合。这是四川人艺探索广大的群众消费市场链接,挖掘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走出的一大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人艺还联合四川博物院首度跨界合作,实现展览×戏剧沉浸演艺新模式。2022版话剧《苏东坡》与正在展出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开启跨界联动,让舞台上的苏东坡走入展厅,也走入所有“苏迷”身边。用戏剧表演打破时空,让观众们瞬时穿越千年,用最近的距离了解苏东坡人生理念中的旷达潇洒、感受他写出《思治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精神力量。由两股文化力量交织的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四川文艺贺岁档”,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焕新,也将打造出“跟着苏轼看诗意千年四川”的文化盛宴。
据悉, 2022版话剧《苏东坡》在首演圆满成功后并不会停下脚步,该剧还将再次开启全国巡演。依托话剧《苏东坡》本身,四川人艺一直在探索,集中全方位力量,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多形式的合作联动,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合作和运营模式,让更多的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