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伟大举措。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作协十大开幕式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因此,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唤醒乡村居民主体意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内在动力。针对乡村文化复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推进非遗传习所展示馆建设等指导意见。
安徽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地跨南北,接楚连吴,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境内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包括“徽州”、“淮河”、“皖江”、“庐州”四大文化板块在内的“徽文化”,容纳了黄梅戏、徽剧、青阳腔等历史悠久、形式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地方戏曲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城市对农业人口的虹吸导致的农村社区萎缩,地方戏曲的发展日渐式微。近年来安徽省为发展地方戏曲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省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将会发生新的提升,安徽地方戏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再造地方戏曲本土文化情境。安徽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就世界影响来看,目前安徽拥有3处世界遗产,其中黄山为文化自然双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此外,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名胜区等人文自然景观同样影响斐然。而地方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情境和自然景观的支持,因此,要利用好安徽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深挖本土“徽文化”的艺术价值,构造新的戏曲文化本土情境,为戏曲发展提供本土文化氛围,成为地方戏曲文化的绝佳载体。
第二,重构地方戏曲乡村文化新生态。改革开放后,大量农业人口入城进镇,实现城乡融合的同时,一大批传统村落也相继消亡,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中断。为抢救传统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安徽省出台了相关地方标准和规划,各地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传统村落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安徽拥有千余个传统村落,其中400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54个入选省级保护名录。同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安徽省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截止2021年6月,全省已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1612个为省级示范村、544个为重点示范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我们将会面对传统村落与新乡村并存的新形势,地方戏曲的根在乡村文化,面对乡村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吸收由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带来的先进城市文化资源,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创新性发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新生态,进一步发展乡村文化新生态与戏曲的关系,拓宽戏曲创作之路。
第三,完善地方戏曲文化设施建设。戏曲文化设施是戏曲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各类戏曲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提升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安徽省各地政府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了200余个业绩喜人的产业集群专业镇,截止2020年底,共集聚企业4.33万家,带动本地人口就业近200万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力支撑了乡村产业振兴,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本地就业人口,形成新的人口集聚,这些本地就业人口即为潜在的地方戏曲受众群体,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在专业镇的规划建设方面考虑戏曲文化设施建设,以利于后期开展戏曲文化活动。
第四,夯实地方戏曲言语基础,推进地方戏曲言语改革。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方言日渐式微,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而戏曲的演唱讲究的是“依字行腔”,地方戏曲的演唱多是以方言为载体的,因此,拯救方言是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前置任务。但完全采用方言进行地方戏曲演唱,又不利于地方戏曲的突破地域限制。因此,安徽地方戏曲要传承发展,需要拯救方言,但不能固守于方言,剧目的创作、编排、表演应在方言的基础上探寻地方戏曲结合通行言语的改革之路,使地方戏曲的发展冲破区域限制。
第五,整合戏曲资源,构建戏曲集群发展新模式。地方戏曲起源于农耕文化、植根于农业社区,因自然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社会生产形式和习俗文化差异等,安徽地方戏曲形成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艺术特性,仅以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安徽省地方戏曲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有23项、省级的有46项,分别分布于四大文化板块内。文化板块内的地方戏曲在地缘上存在集聚性,在艺术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文化市场部分重合,从发展的角度看,构建区域内地方戏曲整体联动、集群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利用共有优势资源,促进地方戏曲的整体发展和壮大。我们应以政府牵头,从人才培养、剧目创作、市场开发、资源管理等方面出发,对区域内戏曲资源进行整合,各剧种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发挥集群优势,推动地方戏曲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 本文为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1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20A049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