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的这五首《渔歌子》一出,立马是洛阳纸贵引起轰动,唐朝人喜欢自不必说,南唐后主文艺青年李煜,对张志和的渔父词崇拜有加。李煜其实命中注定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其实真的不想去做什么皇帝,是命运赶鸭子上架,非要让他做了皇帝。李煜曾经自号钟山隐士,极为艳羡张志和笔下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的生活,他也写了几首渔父词,其中一首写得极有意境。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看来,在李煜的眼里,做什么王子,做什么皇帝,都不如一壶酒,一竿身的渔父来得快活。宋朝更是一个文艺的时代,因此,张志和的渔父词在宋朝是大行其道。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一隅的时候,甚至一口气写了十五首渔父词,你说你赵构不去中兴大宋直捣黄龙,还向往什么渔父隐逸的生活,怪不得南宋一直奉行投降偷安主义。不过,赵构的渔父词水平很高,颇有味道。
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
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
赵构不想去做中兴名主,倒是想去打鱼捕虾,“赢得闲中万古名”,可见这个渔父的理想对文人影响至深。
其实,无论是苏东坡还是宋高宗赵构,他们并非是真的想去打鱼,世间人群之中,大部分人是虚伪的,没有几个人肯放弃钟鸣鼎食红袖添香的富贵浪漫,去烟波里钓鱼去,恰如很多人崇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但真的就没有几个人脱下官服,像陶渊明一样,起个大早去南山除草。官场中人,他们实在放不下名利红尘的诱惑,他们渴望的是生活的调剂,他们只是将渔父的隐逸生活当作一种追求,作为安闲恬适的生活理想,作为一种超尘绝俗的人格象征罢了。
而真正将渔父生活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还要算是元朝的大才女,著名书法家词人管道升。管道升是著名书法家赵孟的妻子,而赵孟虽然是汉人,但在元朝贵为一品大员,被封为魏国公,可谓是权倾朝野。但管道升认为,富贵利禄就是天上的浮云,“三十功名”也会瞬时间成为“尘与土”,于是就写了四首渔父词,劝丈夫赵孟放下尘世的执着,回归隐居生活。其中一首,充满了对人生哲学深邃的思考。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道升说,浮名浮利虽好,但代价是自由,管道升这五首渔父词,最终真的把赵孟 给叫回了家。
张志和的渔歌子,不仅影响了苏东坡、李煜等一大批文人,他的影响力更是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俘获了包括日本天皇、公主在内的一大批粉丝。张志和的《渔歌子》成了日本大街上最流行的歌曲,日本人没事就唱着“西塞山前白鹭飞”,“斜风细雨不须归”。日本人很喜欢,但很遗憾,他们找不到张志和完整的五首渔歌子,在公元806年,日本遣唐使归国前,曾向唐宪宗要另外四首《渔歌子》。唐宪宗很重视,就派人去找,但是没找到。后来是牛李党争中的李党的领袖李德裕找到了,最终传入了日本。
得到了完整本的渔父词之后,日本嵯峨天皇很高兴,开宴赋诗,君臣唱和《渔歌子》,揭开了“词”这一新兴文学样式在日本发展的序幕。嵯峨天皇水平热爱中华文化,向往渔父生活,模仿张志和的词,水平实在不赖,他也写了五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青春林下渡江桥,湖水翩翩入云霄。
烟波客,钓舟遥,往来无定带落潮。
嵯峨天皇年仅十七岁的女儿,内亲王智子也写了两首,其中一首是:
春水洋洋沧浪清,渔翁从此独濯缨。
何乡里?何姓名?潭里闲歌送太平。
对于天皇的作品,日本人当然评价极高了,神田喜一郎在《日本填词史话》中说,“嵯峨天皇是以张志和词为蓝本的。并读二作,只觉得一种高雅沖淡的意趣见于其中:天皇不只是仿效原作的形式,而且深入到原作的神髓中去,这种境界使人为之倾倒。”这个评价还是很客观的。
本来是唐朝的朝廷高官,后来挂帆远去的隐士诗人张志和,唐肃宗不仅送了两个仆人,还惹得后世的皇帝,到处去寻访他的诗集,这个待遇不大常见;张志和又凭着五首词,让东林日本上下是如醉如狂,连受到日本朝野上下的崇拜,这种魅力实属罕见,他确实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光荣。张志和的人生真的是达到了巅峰。
关于张志和的最终结局,其实是一个悲剧。他是喝醉了酒掉在河里淹死的。因为张志和浑身都是仙气,于是人们为他的溺水而死编了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是颜真卿等一帮文人高官与张志和聚会,赋诗作画,那场面是相当的和谐热烈。张志和开心啊,结果喝大了,于是就想为大家表演道术——因为张志和以道术出名。张志和让人弄了个垫子扔在水里,他坐在上面,表演坐地飞升,当时,波平浪静,白鸥围着张志和飞来飞去,那情景宛如仙境。于是,众人就兴致勃勃地看着张志和沉入水底,淹死了!
引领力一代渔父词风潮的张志和终于真正回到了他的桃花源,那碧波万顷烟波浩渺的地方,去做真正的渔父了。而至今,渔父仍然是中国文人的诗与远方。
至于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渔父词,喜欢渔父出没烟波里的生活,其实很简单,许巍有一首歌唱得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毕竟,追求自由浪漫,是人类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