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永贞堂 > 永贞书院 > 道学 > 道教圣地

北京市白云观
2022-09-16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有“北京第一道观”之称。其初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天长观,金明昌年间重修,改名为太极宫。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明正统八年(1443年),正式赐额“白云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白云观进行修缮,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2001年,白云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白云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道观。

丘处机与白云观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末元初道士。他19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与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合称“全真七子”。王重阳羽化后,丘处机在陕西磻溪洞穴中住了6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龙门山(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励志精修7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丘处机于是东归栖霞。贞祐二年(1214年)秋,他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获得成功。

金廷与南宋先后派遣使者召请丘处机,他皆不应诏。元太祖成吉思汗闻其名,自乃蛮(今蒙古境内)派使者召请。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丘处机以72岁高龄率弟子18人从莱州(今山东莱州)到燕京(今北京)请见太祖,但太祖因西域战事不能东来。次年春,丘处机出发往西,跋涉万里,历尽艰难,于太祖十七年(1222年)四月抵达西域大雪山(在今阿富汗境内),与太祖会面。因太祖属马,丘处机属龙,史称这次会面为“龙马相会”。太祖对丘处机“两朝屡召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的态度很赞赏,三次在军帐中接见了他。太祖问丘处机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为要;并进言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丘处机见成吉思汗是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意义极为深远。

太祖十九年(1224年),丘处机从西域返归燕京,为燕京官民迎入太极宫(今白云观)内。3年后,成吉思汗赐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将太极宫改名“长春宫”,并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长春宫成为北方道教中心。同年,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

就在丘处机逝世的这年冬天,为了埋葬丘真人的遗蜕,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买下了长春宫东面的一所大宅院作为下院。第二年春,将丘处机的遗柩迁葬到这里,并在墓上修建了响堂,名为“处顺堂”(庄子有“安时处顺”的生死观)。这座下院的名字,就叫作“白云观”。这个处顺堂,就是今天白云观的邱祖殿。后世历久相传的北京白云观,由此肇始。

元末明初,东面的长春宫被毁,从此,下院白云观成为白云观的主体建筑。

历代帝王与白云观

丘处机之后,元宪宗蒙哥和忽必烈分别于1255年、1256年、1258年和1280年主持了4次佛道辩论,每次均有几百人参加,道教为首的便是白云观的道长。结果,4次辩论均以佛教胜利、道教惨败而告终,以白云观为首的道教全真教派遭到沉重打击,转而离开京城向南发展,白云观也不再像元初那样风光。这几次佛道辩论佛教取胜,深层次原因是元朝统治者更倚重佛教。

白云观的钟鼓楼一改“东钟西鼓”的建筑格局,而为“东鼓西钟”,独树一帜,这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明朝初年,因连年战乱,长春宫被毁,葬有丘处机的白云观也残破不堪,明成祖朱棣遂下令修复。因长春宫已彻底毁掉不可复原,只能将白云观作为主建筑群加以修复,但长春宫的钟楼还在,修复时便将钟楼保留下来。一般来说,钟楼在东,鼓楼在西。此钟楼虽保存下来,但却坐落在白云观中轴线以西,于是只能在东边又新盖了鼓楼。这样,白云观的钟鼓楼布局便与其他寺观截然相反,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这种格局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白云观一大特色。

白云观有“铁打白云观”的说法,这与明英宗朱祁镇有关。明英宗在位时,下旨对白云观进行了一次大修,其历时之久、工程之大、耗资之巨都是空前的。修建完工后,英宗皇帝写下“敕建白云观”匾额。当时,匾额都是木制的,但英宗皇帝担忧白云观和匾额再次毁于火灾,便制作了一块大铁匾,并用铁铸出“敕建白云观”五个大字。以铁代木的做法,寓意白云观坚固持久,像铁铸一般,此后便有了“铁打的白云观”之说。正统八年(1443年),英宗皇帝正式赐额“白云观”。如今,这块铁匾还挂在白云观山门上。

现在的白云观格局与清康熙皇帝有关。明末清初,白云观在战乱中又变得衰落破败。后来,康煕皇帝任命著名高道王常月出任白云观方丈,在他的主持下,白云观再度复兴。王常月奏请康熙皇帝拨款,对白云观进行重修和扩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白云观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修复与扩建,今天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在王常月的努力下,当时本已衰落的道教全真龙门派重新振兴,王常月也被后世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他羽化后,葬在白云观祠堂院,康熙皇帝追赐“抱一高士”。

白云观内还有康熙皇帝的御笔。观内有个七真殿,殿内供奉着“全真七子”。王常月曾奉旨在此殿主讲道法,开坛授戒,让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如今,这里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都有道士在此诵经。殿内正中悬挂的金匾题有“琅简真庭”四字,为康熙皇帝御笔。

白云观内还有一统石碑,上有康熙皇帝撰写的诗歌《塞外新秋》:

松塞云峰转,边陲秋气长。

枫林消溽暑,柏叶送清香。

禾黍宜关外,情怀喜夜凉。

年丰还重谷,处处有余粮。

雍正皇帝在笃信佛教的同时也信道教,尤其痴迷于炼丹。白云观葬有守一真人,姓罗。他本是江西铁柱宫道士,康熙年间至白云观闭关,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观内,被雍正皇帝敕封“恬淡守一真人”。今日白云观中的“恬淡守一真人罗公塔”,奉祀的便是这位罗真人的灵骨。雍正九年(1731年),白云观道士贾士芳为雍正皇帝治病,大言妖妄之事,触忤雍正,被按大逆罪处斩。之后,雍正皇帝又命白云观道士娄近垣以符水治病,病愈,其对白云观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雍正皇帝还曾赐予白云观邱祖殿一个“瘿钵”,即以树瘿制成的木钵。该钵为深棕色,钵口镶了一层金边,显得非常珍贵。瘿木亦称影木,不是指某种树木,而是泛指所有长有结疤的树木。结疤也称“瘿结”,生在树腰或树根处,是树木病态增生的结果,拥有天然的病态美。瘿结有大有小,小者多出现在树身,而大者多生在树根部。钵为出家人化缘所用的法器。雍正皇帝赐予白云观瘿钵时还承诺,白云观若无粮可吃,可凭此钵进皇宫讨要钱粮。现在,瘿钵就保存在邱祖殿内,丘处机的遗蜕就葬在瘿钵之下。

乾隆皇帝曾两次下旨修白云观,一次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一次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白云观玉皇殿前有两统石碑,东侧为《重修白云观碑记》碑,西侧为乾隆御笔《瞻礼诗》碑。乾隆皇帝在《瞻礼诗》中夹叙夹议,简要说明了白云观历史、道教民俗节日、拨款修葺白云观和题诗的前因后果。碑文如下:

古观西郊外,逮今五百年。(白云观,元之太极宫也,元太祖以居长春真人丘处机,改名为长春宫,后以改名白云观,至今凡五百余年。京师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至期羽流并集观中。)葺新不知几,有象那恒坚。前岁临真域,(前岁西巡唘跸,路经此观,见其栋宇颓圮,因命内府发帑修葺,兹已落成,便道瞻礼。)当春礼法筵。希敷万民福,宁渠为求仙?

此外,在邱祖殿外的柱子上,原有乾隆御笔: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慈禧太后与白云观方丈高仁峒关系密切。光绪三年(1877年),高仁峒担任白云观方丈。他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眷顾,还与大太监李莲英结成了异姓兄弟。传说高仁峒以进献长生不老术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因此被招进宫廷。当时还有传言,慈禧太后以高仁峒为其替身代为修道,并称之为老神仙。高仁峒在晚清常出入宫廷,往往停留数日之久。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到白云观玉皇殿上香,封高仁峒为“总道教师”。他还仿效清初全真教龙门派第七代嗣师王常月收纳康熙皇帝承戒皈依的先例,特意起课卜卦,怂恿慈禧太后先后让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承戒皈依,以便大清脉气为神灵所佑。由于得到政治上的眷顾,白云观影响力日增,在晚清全真道的兴盛中发挥了龙头作用,成了当时的道教中心。

白云观与《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书典籍的总汇,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金元以后,随着道教文化中心地位的确定,白云观成为《道藏》编撰和传播的枢纽。

我国历代都组织编撰过《道藏》,但均未完整保存下来。现存最完整的《道藏》是明代正统年间明英宗组织编撰完成的《正统道藏》。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诏命第43代天师张宇初修纂《道藏》,3年后完成初稿,但尚未终稿,明成祖就死了,此事便搁置下来。过了20多年后,正统年间,明英宗让妙道真人邵以正负责督校永乐初稿,这才完成了这部《道藏》,称《正统道藏》,共计480函、5503卷。正统十二年(1447年),《正统道藏》刊印,英宗皇帝敕命分颁各地宫观,白云观也获赐一套,并立《赐经碑》。现存《赐经碑》,碑额用篆书刻“赐经之碑”四字。碑身上部为皇帝圣旨,下部为翰林院修撰许彬撰写的印经、赐经之经过。皇帝圣旨如下:

皇帝圣旨:朕体天地保民之心,恭成皇曾祖考之志,刊印道藏经典,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奉白云观,永充供养,听所在道官、道士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下与生民祈福。务须祇奉守护,不许纵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有损坏遗失,违者必究治之。谕。正统十二年八月初十日。

为弥补《正统道藏》的缺漏,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万历皇帝又令第50代天师张国祥编纂《续道藏》,自此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明版《道藏》。正、续《道藏》集道教文化之大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

清代沿用明版《道藏》,未再重新编纂。1923年至1926年,在民国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上海商务印书馆借用白云观所藏《道藏》,以涵芬楼名义影印。此举有力推动了《道藏》的传播,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1950年,白云观将所藏明版《道藏》移交国家图书馆。

除此之外,白云观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历史遗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关注了解更多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1006号诺德金融中心33楼B-C室
Room B-c,33/F.Noble Conter, No.1006 Fuzhongsan Road,Futian District,Shenzhen,Guandong,China
T:0755-83332980
E:info@yongzhentang.com
粤ICP备17067772号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永贞堂集团有限公司

关注了解更多
粤ICP备17067772号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永贞堂集团有限公司